首先,回到第一个问题:什么是长期主义?很多和我聊长期主义的人,都常常会提到2个人:贝索斯和巴菲特。我们不妨先听听看,这两位前世界首富,是怎么聊长期主义的。1997年,亚马逊上市,作为掌舵人的贝索斯,曾在股东信里,写入了他对长期主义的决心:“一切都将与‘长期’有关(It’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)”具体怎么个“有关”法呢?用贝索斯的话说,就是:世界上有两种公司,一种尽可能让客户为自己的高利润买单,一种尽可能把利润让给消费者。亚马逊要坚定地成为后者。简单理解,就是“不要利润,只要增长”。太狠了。而狠人,还不止一个。贝索斯曾问巴菲特,你的投资理念并不复杂,为什么没多少人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?巴菲特的回答,后来被无数人在讲长期主义时引用:“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变富”。振聋发聩。那,巴菲特的“变富”到底有多慢呢?很多人都听说过,巴菲特90%以上的财富,都是60岁后获得的。于是,很多人在心里默默划线:好,要“慢慢变富”。但是,但是,请等一下。我建议你,在划线之前,先看完这件事。比如,亚马逊后来,成为“不要利润,只要增长”的公司了吗?如果你看过亚马逊的年报,你会发现,太离谱了。从97年开始的近20年里,亚马逊几乎都没怎么盈利。营业收入,有着近指数级的增长,但,没多少利润。确实,不要利润,只要增长。并且,连续近20年。但是,有几个CEO能抗住这种压力,连续20年交出这样的成绩单?再看看巴菲特。确实, 59岁的巴菲特,财富是38亿美元,而近年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。59岁后增加的财富,超过90%。但是,30岁的巴菲特,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。在“慢慢变富”之前,巴菲特就已经很富了。而很多人在30岁时,房子首付还没赚够。长期主义,很多时候,是适合强者的发展策略。那,没那么强的人,怎么办?想发展,就不能用长期主义的方法了吗?当然不。但是,长期主义,除了高门槛的强者解法,还有另一种解法。不一定是“开个公司,连续20年不盈利”,或“慢慢变成世界首富”,而是“回归当下”。什么意思?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,曾说过:“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,更是一种价值观。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”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,也许真正用好长期主义的方式,是先争取“不绝”,再争取“滔滔”,最后再争“先”。一步一步来,每一步,都算数。不浮于表面地模仿别人的“长期”,不盲目浮躁地一上来就赌上所有“做大做强”,而是回归自己的“当下”。这,就是长期主义的另一种解法:当下主义。那,当下主义的打法,可以有哪些呢?和你分享三个。我们一个一个说。
《长期主义》有 1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