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职业生涯 > 管理 > 道德经感悟
2020
07-05

道德经感悟

道德经感悟

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,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

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。故去彼取此。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
《道德经》曰:人生所以不快,是失去了真我,做到“归”方能快乐。

 

老子说,人生之所以不快乐,是因为我们都被外物蒙蔽了内心。

万物靓丽的色泽,让人眼花缭乱;各种美妙的声音,让人震耳欲聋;美味的食物,让人口中舒爽;纵情狩猎,让人心态癫狂;稀世贵重之物,让人行不轨之事。

这一切看似美好,实则让人忘却了初心,在美好中迷失。

 

人心本自虚明,而外之声色饮食货利,亦本无可欲。人以为可欲而贪爱之。

人心本是澄澈、空明的,对于外物没有追求。而人们却以为应该追求,才贪恋外物。

正是如此才让人变得复杂,在争夺外物中失去本心,亦在勾心斗角中失去原有的快乐。

失去真我,故而不快。

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
圣人只追求温饱和自身的充实,而不追名逐利,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。因此,他们虽生活简单,却很快乐。

充实一个人的内心,才是快乐之本。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三章曾说:

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

圣人治世会净化人们的心灵,满足其温饱,削弱日名利之心,强健他们的筋骨体魄。

唯有如此,世人才能内心回归纯净,无奸巧之心,无非分之想。即使是心地不正的智巧之人,也不敢为非作歹。

 

甘其食,美其服,不知其外更有何欲。

一个人只有回归本真,有饭吃,有衣穿,保持内心的充实,才不会有其它想法。

让心回到最初始的状态,才是快乐的本源。

 

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。

君子饮食只求温饱,居住只求安定,积极做事,谨慎话说。

圣人孔子便是如此,他不注重物质享受,清心寡欲,生活简单。即便是担任相国期间亦是如此。

孔子说:饭蔬食,饮水,其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
 

青菜,淡水,无枕。可见孔子虽生活清贫,却依然乐在其中。

孔子所以能乐在其中,是因为不被外物所惑,始终能够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真我之心。

世人生来就有欲望,追求物质享受,功名利禄,内心虚荣。为此来去匆匆,得到了却也不曾快乐,唯有一瞬间的喜悦。

圣人知物欲之所害,故修离欲之行,知量知足。

只有圣人明白物欲带来的害处,所以他们才远离物欲,保持内心空明,满足现有的。

回归真我,不为外物所惑,是一个人满足的前提。

 

我从空里来,又到空里去。

人生,是一场修行。初生的婴儿先天纯净无瑕疵,在后天红尘的纷扰中迷失,最终又踏上归途,洗涤污垢。

纯阳真人说:

教人触物不著,一心内听、收神、收身、收心、收意。圣人为腹不为目,是内观,外不著。修真之子,一心内守,外判阴阳,静体无极,返混元于我腹之中,出其身于太虚之上。静中生之育之,养我之清气,助我之灵根,守我之神明,出我之真身,以我合天,以我合全,以我之道而同太空,总从“为腹而不为目”,方得取真一之性,而生其命。

人生是一场轮回,也是一场归途。内听,收神,收身,收心,收意才能养清气,回归本真。

归,是返璞归真。远离尘世喧嚣,心灵满足,一个人才能发自内心的快乐。

 

《摘自: 百度》

最后编辑:
作者:dean
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
留下一个回复

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。